2024医药企业IPO回暖预期增强,Biotech如何合理选择上市地?
2024-06-16 【 字体:大 中 小 】
在“资本寒冬”下,生物科技企业正陷入融资困境,冲击IPO步伐更是大幅减缓。特别是在A股IPO“阶段性收紧”、估值大幅回调背景下,国内医疗健康企业更是出现密集终止IPO现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12月20日至今,A股已有超10家药械企业宣布终止IPO,包括华联医疗、皓天科技、华脉泰科医疗、瑞博奥生物、澳斯康生物、华理生物、爱科百发、捍宇医疗、康亚药业、瑞一医药、欣捷高新等。不过欣喜的是,开年至今有8家IPO成功过会的企业,其中就有3家医药健康企业,分别是赛分科技、芭薇生物、健尔康医疗。
与此同时,美国生物医药行业随着企业融资出现企稳迹象后,生物科技企业IPO也开始出现回暖信号。据最新市场信息,2024年1月至今,已有五家Biotech(生物科技)开始冲刺美股IPO,分别为Alto Neuroscience、ArriVent Biopharma、CG Oncology、Kyverna Therapeutics和Metagenomi。其中,溶瘤病毒龙头公司CG Oncology于1月2日递交了IPO申请,拟募资至多1亿美元;1月5日,ArriVent Biopharma向美国纳斯达克递交了IPO申请;Kyverna Therapeutics则于1月16日递交IPO申请。
上述公司聚焦的市场领域包括溶瘤病毒疗法、基因编辑、CAR-T疗法等前沿赛道。针对当下市场情况,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受到国际经济景气周期、地缘政治变化以及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影响较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证券市场的表现也有望恢复。但是一级市场走出寒冬依赖于证券二级市场可持续的复苏和交易价格的稳定,所以目前的资本“寒冬”解冻还是需要一段时间。
“这也意味着,准备在2024年或者近年上市的医药创新企业,应当积极做好上市准备包括财务和法律方面,在上市窗口期来临时争取快速上市。”上述分析师说。
图片来源:新华社
IPO终止成常态?据公开信息统计,2023年未通过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审核、未获中国证监会注册以及主动撤回IPO的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近30家。仅2023年12月27-31日,宣布终止IPO的医药企业就多达5家。
例如,2023年12月20日,常州华联医疗器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撤回上市申请,IPO终止;12月21日,甘肃皓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12月25日,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撤回发行上市申请,IPO终止;12月31日,瑞博奥(广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撤回创业板上市申请,IPO终止。
进入2024年,生物医药企业IPO回撤仍在继续。1月2日,澳斯康生物(南通)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终止。报告期内,澳斯康生物主营业务包括细胞培养基的开发、生产及销售,以及生物制药/品工艺开发及生产服务;1月3日,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企业华理生物科创板IPO告终;1月8日,深圳博纳精密给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撤回创业板上市申请,IPO终止。这是在博纳精密于2023年12月8日第三次递交招股书之后,仅一个月就主动选择了上市终止;同一天,上海爱科百发生物医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终止,原计划募集资金19.97亿元。到一月中旬这一趋势仍在继续。1月1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上海捍宇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IPO终止;同一天,北交所公告显示,终止宁夏康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的审核;1月18日,北交所网站公布关于终止对上海瑞一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的决定;1月19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成都欣捷高新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终止。
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主管合伙人于子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二级市场的波动一方面受市场整体信心和心态的影响,同时也与上市企业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有一定关系。一些上市企业受监管趋严、市场准入挑战、商业运营压力等综合因素影响,业绩无法达到市场预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资本市场对其乃至同赛道其它企业的信心。
“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回归理性,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逐步放弃在二级市场赛道覆盖式的投资模式,转而更加谨慎地评估与投入。并且由于外部市场环境的挑战,过去几年在生物医药赛道的大量投资、退出和投后管理也给投资机构带来一定压力,使得很多投资机构的新投资更为慎重。”于子龙分析认为,这些现象需要一定时间消化,因此我们认为一级市场融资仍会是一个缓慢恢复的过程。
如何走稳IPO之路?“缓慢恢复”的迹象在2024年中下旬也有所表现,继2023年底至2024年初10多家企业终止IPO后,2024年开年也有3家医药健康企业IPO成功过会。
1月11日,苏州赛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即将在科创板上市,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保荐机构,这也意味着今年首个A股医药IPO过会;随后12日,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IPO成功过会;而在1月22日,上交所官网显示,健尔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申请已经过会,其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拟募集资金7.2亿元。
与此同时,美国也迎来一波生物科技企业冲击IPO。2024年1月刚过半,已有五家Biotech开始冲刺IPO,分别是Alto Neuroscience、ArriVent Biopharma、CG Oncology、Kyverna Therapeutics和Metagenomi。
如此,也让业内人士指出,美国市场正加速回暖。根据wind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美国一级市场股权融资(包含IPO与再融资)金额为915亿美元,较上一年同期融资金额569亿美元同比增加60.83%。分季度来看,2023年前三个季度的股权融资规模持续提升,分别为245亿美元、327亿美元和343亿美元,市场活力逐渐显现。另外,随着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完善,证监会审批速度加快,2023前三季度中概股赴美上市项目数量有所上升,为25家(2022年同期16家),融资金额达8亿美元(2022年同期5亿美元)。
在A股审核趋严、IPO阶段性收紧之际,赴美上市能否成中国生物科技更好选择?
对此,华谊信资本分析认为,一方面,内地企业赴境外上市持续受到监管层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赴境外上市。 2023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其中特别提到“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赴境外上市,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表明监管机构对企业走出去融资的态度更加明确。另一方面,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企业的备案进程已大大加快,更多“绿灯”案例涌现,提振市场预期。
摩根大通大中华区医疗健康行业研究主管黄旸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无论是北交所、A股、港股,甚至美国上市,从上市地点的选择一定要看企业对自身市值的预期评估。相对而言,北交所上市的企业市值平均最低,北交所上市企业有两百多家,整体市值约四千亿元,平均而言每家企业市值约20亿元-30亿元。但如果是更大规模的企业,还是要考虑在A股、港股上市,考虑到A股上市的条件和港股比起来,港股更加宽松,企业上市的意愿也会更强,那么对于希望在时间上更快上市的企业而言,港股也是一个选择。
“我们也看到不少企业积极探索去美国上市,在美国上市的好处是可以接触到全球的投资人,能做成功的IPO要求更高,这也对公司的质量要求更高。相关企业的产品要有一定的先进性,需要考虑能否被海外投资人接受,公司相关产品或管线产品有全球上市的可能性。这对公司质地要求就更高了,需要公司的创始团队和银行进行综合考虑。”黄旸说,但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预期2024年IPO市场会比2023年情况有所改善。
当前,每家企业的发展的需求和股东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影响到医药企业选择去哪个市场上市,并无一个通用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科技企业在选择上市地时,需要综合考量诸多因素,包括业务基本面、财务指标、股权架构、发展阶段、募资计划等做出相对优化的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上市路径,方能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快速成长。
猜你喜欢
卢顺义:帕金森病患者晚期运动五大注意,健康从这里开始
广州龙狮男篮客场状态低迷不敌北控,连胜之路遭中断
中国中铁旗下部分公司登上“失信”或“限高”名单:已在慢慢还款,部分已结清
安诺其(300067SZ):拟收购上海亘聪100%股权
麦格里:维持比亚迪电子(00285)“买入”评级 目标价降至4245港元
恒指高开028% 恒生科技指数开盘涨005%
软通动力:公司是某大型通讯设备企业及其主要生态公司的核心供应商之一
三大股指期货涨跌不一,英伟达盘后公布财报
华平股份董秘回复:公司系统目前不涉及雷达监测功能
淘气天尊:午后确认该信号后就会反弹!
北自科技(603082)8月15日主力资金净买入72556万元
补齐颜值短板、智能化再升级,试驾问界新M5增程Max RS
中国银行(601988)8月19日主力资金净买入508082万元
8月23日新疆交建涨停分析:新疆国企改革,西部大开发,新疆概念概念热股
各个时代人们爱不离手的8个宝贝,人人都曾经疯狂着迷: 8、2010年
南国书香节 当“古色古香”遇上“岭南书香”
暑假升级硬件设备选购推荐
新华访谈丨超强台风“格美”来了,对我国影响有多大?
ST天山(300313SZ)8月份活畜销售收入约134294万元
6月1日起实施,一图读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国家标准